欢迎您浏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网站! 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药学部

药学服务

加强高危药品管理,防止用药错误

发布时间:2019-03-07阅读次数:

妊娠期用药 三思而后行

  妊娠期的用药安全不仅关系到孕妇自身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药物可能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发育成长。鉴于妊娠期用药错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妊娠妇女及其家属,对妊娠期的用药安全问题都非常重视。

  医师处方环节出错

  医师在为患者处方时往往会综合考虑药物对妊娠和胎儿的潜在影响。目前我国尚无有关妊娠用药安全的分级标准。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妊娠安全用药分类方法(见表)受到全球广泛关注与借鉴,是指导临床安全用药的重要标准。医师处方和药师审核过程中可以此为参考,结合患者孕周情况,评价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尽管如此,实际工作中,在医师处方环节仍会出现错误。

  案例1

  患者,女,25岁,孕28周,到医院进行例行产检。医师检查发现胎儿有些异样,处方2盒保胎药“安宝”让她按时服用。

  服药当天,患者即感觉不适,马上咨询医师。医师解释是服用剂量问题,要求其减少用量继续服用。而后,患者病情越发严重,出现羊水早破。再次就诊时,医师意外发现,患者所用药物不是保胎药“安宝”,而是妊娠妇女禁用的治疗高血压药“安博诺”。此时,胎儿已经死亡。

  案例分析

  安宝,通用名为盐酸利托君,主要用于预防妊娠20周以后的早产。

  安博诺,通用名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噻嗪类利尿剂能通过胎盘屏障出现于脐带血液中,引起胎盘灌注降低、胎儿电解质紊乱和其他可能发生于成年人的不良反应。由于该药含氢氯噻嗪,在妊娠开始3个月时不推荐使用;在计划妊娠时应改用其他合适的替代治疗;在妊娠的第4个月至第9个月,直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系统的物质能引起胎儿和新生儿的肾功能衰竭,胎儿头颅发育不良和胎儿死亡。因此,该药禁用于妊娠期妇女。

  本案例中,医师利用电子处方系统为患者选择药品,需要输入药品名的拼音字母缩写,而“安宝”与“安博诺”都是缩写字母以“AB”开头,在电脑药品清单中排列相近。疏忽之下,医师鼠标点击错误,将“安宝”处方成“安博诺”。

  预防措施

  1.加强有关妊娠期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理念的培训,强化医师对用药安全的重视程度

  本案例中,医师本意是希望为患者处方保胎药物,但由于录入错误导致严重后果。医师如能在处方过后再次检查,亦可避免这一错误的发生。

  2.完善电子处方系统

  医疗机构应用电子处方系统后,的确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处方的差错率。但与电子系统相关的用药错误也不断出现。本案例即是在电子处方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由此可见,电子处方系统仍须不断完善,可增加妊娠用药安全警示模块。如患者诊断为妊娠,再处方可能致畸的药物时,则提示医师该药品妊娠人群禁忌。

  3.提高药师处方审核能力,在审方环节拦截此类错误

  加强药师培训的同时,不断完善医院的信息系统,使药师在审方时可获得足够的患者诊疗信息以及药品相关信息,帮助拦截此类错误。

  药师调剂环节出错

  案例2

  患者,女,27岁,孕8周,医师诊断为“流产先兆”,处方黄体酮注射剂和天然维生素E胶丸。患者自医院药房取药后,按照医嘱服药,出现小便带血、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再次去医院就诊时,医师发现药师错将“甲硝唑维生素B6片”当成“天然维生素E胶丸”发给患者。此时患者已服药1周。考虑到药品的致畸作用,患者最终接受了流产手术。

  案例分析

  尽管甲硝唑在FDA妊娠药物分级中为B级,但是目前国内药品说明书中,甲硝唑禁用于妊娠期妇女。

  本案例中,患者处于妊娠前3个月,属于胚胎期,是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的重要阶段,药物可能会导致胎儿形态和功能异常。药师调剂环节的差错对患者造成了伤害。

  预防措施

  1.加强处方调剂标准操作规程培训,关注特殊人群

  处方调剂常见错误中,一部分是由于药师对于合理用药知识的欠缺导致的审方错误;另一部分则是所调剂药品的品种、数量等发生错误,而此类错误往往是由于药师未能严格执行调剂标准操作规程所导致。因此,加强药师培训,强化“四查十对”,对于妊娠患者,应格外注意所用药品是否存在妊娠禁忌情况,有助于减少此类错误的发生。

  2.完善药房药品信息支持系统

  药师每天须处理成百上千种药品,对于合理用药知识水平要求颇高,但是仅靠个人的知识贮备往往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完善药房药品信息支持系统,增加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和注意事项等信息的检索功能,提升药师的知识水平,有助于将此类错误消灭于萌芽之中。

  3.改善处方调剂流程

  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采用条码技术改善调剂流程,利用计算机系统辅助完成药品核对工作,保障用药安全。

  护士给药环节出错

  案例3

  患者,女,31岁,孕6周,主因“先兆流产”入院进行保胎治疗。医师处方复方氨基酸。护士在给药时误将其他病床流产患者术前使用的左氧氟沙星输入该患者体内。药物输入约10分钟后,有人发现错误,停止给药。

  考虑药品可能对胎儿的致畸影响,最终患者接受流产手术。

  案例分析

  左氧氟沙星在FDA妊娠用药分级中为C级,只有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本案例中,患者处于妊娠的前3个月,此时期属于胚胎期,是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的重要阶段,其中致畸的高敏感期为21~35天,药物可能会导致胎儿形态和功能异常。根据护理标准操作规程,护士在给药前须核对患者身份,本案例中未能在此环节发现错误,对患者造成了伤害。

  预防措施

  1.加强护士药物知识培训

  护士对药品的了解往往比较局限。妊娠患者属于特殊人群,在用药方面要格外谨慎。本案例中,如护士了解左氧氟沙星在妊娠患者应用的潜在风险,在为保胎患者输液时多思考,也可能避免这一错误的发生。加强护士的药物知识培训,有助于防范此类用药错误。

  2.严格执行给药标准操作规程,加强给药核对

  加强护士的标准操作规程的培训,强化护理工作中的“三查七对”,可大幅减少此类错误的发生。同时强调实习护士执行护理操作时,要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

  3.采用腕带和条码识别系统,减少给药错误发生

  本案例是正确的药物给错了患者,对这类错误采用腕带和条码识别系统是最有效的防范措施。给药前对药品和患者腕带分别扫描,即能识别和纠正错误的操作。

  结语

  妊娠期是女性人生非常重要而特殊的阶段。优生优育不仅是家庭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人口的综合素质。无论医师、药师,还是护士,在开展医疗工作中,要格外关注妊娠人群,评估患者自身情况,权衡利弊,谨慎选择药品。从医师处方到最终为患者给药,各个环节做到三思而后行,减少用药错误,才能保障妊娠患者的用药安全。